三個羅刹人,邁著方步,不緊不慢的行進到興盛堡正門下。
左邊一人打著黃底雙頭鷹旗幟,右邊一人卻打著白旗。正中一人穿著華麗,似乎身份特殊。顯然,他們是來談判的。那頭目用蒙古語向城頭喊道:
“這裡屬於沙皇的領土。你們必須放下武器投降,我們會護送你們出境,返回你們的國家。否則,我們的大軍將踏破這個城堡,要你們死無葬身之地。給你們一個小時時間考慮!”
城頭傳來砰的一聲銃響,左邊那人應聲而倒,手中的雙頭鷹旗也倒落在地。另兩人急忙拖著此人,向後狂奔而逃。
伊凡諾夫將菸鬥填了菸絲,點燃後淡然的說道:“傳令,炮擊攻城!”
綠色荒原上隨即傳來如同滾雷般的隆隆聲。羅刹軍架起了十門鐵炮,對興盛堡輪番轟擊。
不過,十門鐵炮裡隻有一門二十四磅炮,三門十八磅炮,其餘全都是十二磅的小炮。他們的果奇船實在拉不了太多的重炮。
能對這種土木結構堡壘造成實質損害的,也隻有一門二十四磅大炮。
但一門的數量太少了點,每每給興盛堡某個部位造成損傷後,就很快被守軍用預先準備好的木製構件修複。形成不了持續打擊。
鐵炮輪番轟擊了個把小時後,伊凡諾夫取下叼在口中的菸鬥,吐了個菸圈道:“停止炮擊。我們還是得用土工解決。”
羅刹人用高大厚實的盾車盾牆掩護,推進到壕溝引水渠旁,開始填土作業。那些土來自於一條正在挖掘的溝渠。
伊凡諾夫打算先截斷引水渠,而後再用挖掘的溝渠排乾壕溝中的水。最後入壕溝,挖牆腳,填火藥,直接爆破破城。
……
維柳伊主堡。
原主管梅華開正與新任主管段原辦理著交接手續。
段原曾是梅華開的得力手下,且在天啟五年的南征布裡亞特人之戰中,表現卓越。
當下,楊重打算將“五十四張牌”中絕大部分調回中原和兩島基地,另有重任。他們原有的位置,將由這兩年崛起的後起之秀接替。
待交接完畢,梅華開滿懷期許的說道:
“段原,以後這裡就交給你了。希望你能心懷俠士大道,在這北極荒原建功立業,耀華夏民族,興天下人間。”
“老師放心,弟子定不負東主和老師的期望和教導,會以大道為本份,為人世間創造財富,為公司博取利潤。弟子也會銘記大道信條--財富和利潤即是個體和公司的目標,也是我輩大道中人追求終極理想的手段。”
梅華開剛讚許的點了點頭,就有一名秘書官前來稟報道:“千裡外的興盛堡來了急報,有人數在四百到六百間的羅刹軍,正順維柳伊河而下,大舉進犯我境!”
兩人麵色俱是一變。段原目光望向梅華開時,對方卻笑道:“你現在已是維柳伊堡的主管了,這副擔子該你挑,你也能挑的起來。”
一個多小時後,遠在鬱陵島的楊重也接到了訊息。
當時,他正和阿齊在一片平坦的臨海山坪上野餐,談論著五月份發生在京師的大爆炸事件。雅鳳,珮鳳兩個丫鬟也陪侍在旁。
楊重看過機要室呈遞來的特急報文後,點點頭道:“段原的這個計劃不錯,就照他的來吧。”
他雖然表麵平靜,但內心還是感歎沙皇太自大了。自己正琢磨要找個什麼理由大舉西進時,俄國人卻自己找上門來了。
現在的沙皇俄國離彼得的那個帝俄還遠的很,實力在歐洲諸國中屬末流。若無哥薩克為其開疆擴土,隻怕還是一個寒帶鬆林中的公國。
維柳伊堡校場上,擺放著碼放整齊的木箱。數百名防衛軍兵士已列隊等候。
木箱打開後,段原從鋪滿稻草的盒中取出一支火銃端詳著,這是第一代電發火槍。
巨文島的槍炮作坊生產了它的銃管,槍托,扳機部件,並組裝起來。鬱陵島生產了電池。它們的定裝一體彈藥也是由巨文島火藥作坊生產的。
華環用了小半年時間生產了第一批合計八百餘支。其中三百支被分配到西伯利亞。
這個生產速度已經是極限了,要知道銃管,槍托,扳機,電池,定裝一體彈藥,這所有一切都是手工作坊生產。並冇有近現代工業流水線的加持。
羅刹人大舉來犯時,這三百支電發槍剛送達勒拿堡不久,還未來及分配。段原在向西伯利亞大區請求援兵時,首先要的不是人,而是這批電發槍。
物品調運比人員調動快捷多了,當天這批槍彈就裝船順水而下,兩天不到,就送到了維柳伊堡。
防衛軍兵士們開始逐個領取槍支,但他們並冇有上繳原有的斑鳩銃。
電發槍有個缺點,就是嚴酷的寒冬無法使用,因為那時電池會被凍結。所以在西伯利亞,斑鳩銃還得做為備用裝備保留。
當然,他們平日也用不著扛著兩杆槍上戰場。一般情況下備用裝備會統一放在倉庫中儲存。季節更換時再更換裝備。
押運電發槍的人員有兩名軍械研製所的教官。半天時間,他們就讓防衛軍們熟悉了電發槍的使用。畢竟,這使用定裝一體彈藥的電發槍與火繩槍相比,操作步驟太簡單了。
……
興盛堡外的原野上。羅刹人已截斷了引水渠。他們挖掘的溝渠,也從兩百多米開外延伸到壕溝邊沿幾米處。
他們愈發謹慎小心,時刻保證身體躲藏在盾牆構成的射擊死角內。因為一不小心,城頭就會有冷槍打來。
他們不知道對方用的什麼火銃,打銃的是什麼人。隻知道他們射的比使用弓箭的神箭手還準,幾乎是銃響人倒。
伊凡諾夫對此卻不以為然,見識多廣的他知道這是來複槍,他在一個斯諾哥羅德老獵人那見識過。
他認為這東西也就打打冷槍,打打獵用,根本無法投入實際戰爭。這些打冷槍的,一定是些專門來此捕貂的明國獵人。他們之所以偶爾得逞,是因為進行土方作業的人都在赤膊工作,冇有披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