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月夏日,荷花盛開之時,一條裝飾簡樸的畫舫在高郵湖中緩緩而行。
船艙中的楊重冇在意窗外如畫風光,卻擺弄著手中一杆三眼短銃。
這三眼銃很是特彆。精緻短小不說,而且還帶一個彎曲的槍把,和類似火繩槍的扳機。扳機把前還有一個方盒。
若那三根粗大,一尺半長的銅製銃管,換成一根更短更細的槍管,就非常類似後世的“盒子炮”。
實際上,這並非是三眼銃。而是楊重試製的一把電發三管手銃。那方盒裡藏的是袖珍化的鉛酸電池。
電發槍,自然指的是用電火花點燃引火藥的槍械。原世界槍炮發展史上冇有它的地位,是因為機電普及之時,底火藥已經大量運用。但現在,它卻能改變世界。
因為電的特性,可以用異常簡單的機械構造實現很多功能。
比如楊重手裡這支三管手銃,要實現連發,無論用火繩,還是燧發,都需要複雜的構件。
複雜不僅意味著製造困難,更意味著故障率高。尤其燧發槍本身點火率就不高,再加上機械故障,那實用性就更是大打折扣。
但用電火花來實現激發,那就簡單多了。每次扣動扳機,除激發當前點火針外,還通過一個簡單的齒輪機構切換了電路。再次扣動扳機,就是激發下一根槍管中的點火針。如此循環往複。
楊重開始向三根槍管中填充彈藥。那彈藥是一體化的。彈丸,發火藥,引火藥整個包裹在後端極薄的油紙筒中。
油紙筒分兩個倉室,前倉是彈丸和顆粒狀發火藥,後倉是粉末狀引火藥,兩倉之間也僅隔著一層易燃薄膜。引火藥並未填滿後倉,故意留有足夠空隙。
當這油紙筒一體彈,從前膛裝入後,位於銃管底部的兩根金屬針(點火針)會刺破引火藥倉底部。自動處於待激髮狀態。
銃管底部用了一種特殊絕緣材料—鐵樺木做塞。點火針便固定在這塞子上。
此木硬度比橡木還硬,據說是鋼鐵的兩倍。因此,它不可能硬塞入銃管,而是將銃管加熱後再冷縮,套上此塞。
楊重控製的地區有很多鐵樺木資源。
為了防止木塞被射出,銃管底部外用焊鉚熱箍工藝,套了一層側麵帶孔洞的銅套,將木塞徹底封住。導線便是從孔洞中導出。
因為這種電發槍銃筒不需要引火池和火門,所以它的氣密性是絕佳的,相同質量份量的火藥會讓彈丸的動能更高。
楊重走到艙外甲板上,看看船還在荒郊野湖中航行,便舉起了槍。畫舫上的兩名丫鬟趕緊捂住了耳朵,知道他又要放銃了。
砰砰砰,連續三聲轟然炸響。驚起一片荷蓮下的不知名水鳥。三十餘步外,水麵上濺起三朵一尺多高的浪花。
楊重回到船艙,取出小本詳細的記錄了時間和射擊次數。
他可不是單純為了自己玩,而是為了評估各項參數。包括電池壽命,銃管後部套筒射多少發後有可能鬆脫,一次充電能激發多少次,射擊多少次需要清理銃管等等。
防衛軍所用的電發主戰滑膛步槍也在同步研製測試中。預計再過大半年,就能開始投入生產。
一旦電發步槍研製成功,他將牢牢的抓住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武裝力量。因為隻有他才能給這些電發槍充電。
即使敵人將此槍繳獲,一板一眼的加以仿製也冇什麼用。他們會以為這東西還需施加一種法術,纔能有效使用一段時間。
……
畫舫上,一名隨從提醒道:“東主,馬上就要出高郵湖了,揚州快到了。”
楊重這纔將三管手銃小心的收好,腦中計劃著回到揚州首先要做什麼,該如何應對家人所提之事,如提親等等。
他兩個月前就回到了中原,卻冇有立刻回揚州。而是先去了京師,在那裡籌辦了兩家商號。這兩家商號做的都是不提供實際物品的特殊買賣。
第一家號稱風馳物流,看字眼應是類似漕運那樣的買賣,但其實還兼做保鏢業務。實際上,這個盜匪遍野的時代,鏢局和貨運本就是一體的,也無法完全區分開。
對楊重自己而言,他還將此商號定位為一家軍事承包商。
作為軍事承包商,在這個世道,不能僅僅有明的軍事力量,還得有暗的。因為有些事明的不能去做。
例如被盜匪搶了,風馳物流總不能用自己鏢師明著去報複剿滅對方吧,它又不是官衙。那就隻能用暗的軍事力量了。
楊重當下就養著一支,便是翼雲山蟠龍寨的那兩千來人。楊重南下時,還順路去看了一眼,與黑桃圈等人難得痛飲了半日大酒。
楊重發現,這兩千來人已被黑桃圈訓練成一支精兵了。而且自己去年派來的幾人,都被安排在山寨幾個重要位置上,把持住了全域性。
黑桃圈自己交往的幾個親信,經他推薦後,也被納入到楊重的體係中。同時,俠士道也在蟠龍寨中廣泛傳播。
如此一來,即使黑桃圈萬一出事,也不至於導致整個山寨失控。
這物流買賣不可能全國一下鋪開,但可以首先打開南北運河線,再打開東西長江線,慢慢建立起覆蓋全國的物流網絡。
楊重自然也考慮到未來流賊對這買賣的影響,已有所規劃。
第二家號稱電掣信局,這個看字眼,就知道是要做砸李自成飯碗的買賣。
火花發報機還有那些點子鴿的培育經驗,都是楊重巨大的無形資產。楊重怎可讓它們隻用做自己的軍事用途?反正隻要安排妥當,不存在泄密問題。那何不將它們變為白花花的現銀。
他將要在大明境內建立五大電報樞紐站,分佈東西南北中;十八個一級鴿站,分佈十八省;上百個二級鴿站,覆蓋十八省所有主要府縣。這些將組成一個完整快捷的通訊網絡。
最關鍵的,這不僅是錢的問題。日後,不僅民間,大明朝廷,乃至那些流賊,後金,各方勢力可能都會嚴重依賴此網。如此一來,楊重自己的情報網便是如虎添翼。
楊重思索間,畫舫就已靠上了揚州東門外的運河碼頭。他終於回到闊彆兩年的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