鬱陵島是朝鮮東海岸外的第一大島,隻是現在,這個島無人居住。

兩百年前,李氏王朝以防倭人占島的理由,堅壁清野,將島上居民遷移一空,並嚴禁民眾前往此島。

在原世界,這個空島政策一直執行到十九世紀下半葉。也就是說鬱陵島近五百年是個無人荒島。

楊重知道這些,依舊是因為他前世在此島旅遊過。

它距離朝鮮東海岸三百裡,其間冇有任何其它島嶼為跳板,就那麼孤零零的懸於海外。

鬱陵島與巨文島有很大不同。

後者當下是個無固定名稱的島嶼,巨文還是楊重給它的名字。前者在朝鮮卻無人不知。

朝鮮某些古地圖上,甚至將鬱陵島畫的和濟州島一般大。它的實際麵積隻有七十多平方公裡,而濟州島近兩千平方公裡。

但是要真找起來,鬱陵島可比巨文島難找多了。

因為巨文島周邊百裡範圍內,有大量其它島嶼和朝鮮海岸做為參考。所以,即使冇有精準地圖,知曉該島的人,駕船在大致範圍內兜幾圈便能找到。

而鬱陵島則是茫茫大海中一孤島,幾百裡範圍內冇什麼參照物。

在冇有六分儀,航海鐘,航海天文曆這三件套的時代,如果隻知道大致範圍,那麼找到它隻能靠碰運氣。朝鮮古地圖也不會給出精確位置。

當然,隻要願意花時間“碰”,多碰幾次總能碰到。但從巨文島到鬱陵島有上千裡路程。這麼反反覆覆出海碰,成本太高也太花時間了。

於是,楊重便想了個辦法,派出“羅漢”和翻譯,到朝鮮腹地找熟知此島的人。

金德喜就是這麼一個人。他是個士人,卻一直鬱鬱不得誌,在朝鮮王庭中尚未謀得一官半職。

他屬於士林派的西人黨。西人黨本身就長期不得勢,而他又性格孤僻,不喜好交往,便隻能如此。

他祖上做過鬱陵的官員,家裡還保留著兩百年前的航海日誌。有這航海日誌,便能依據所記載的相關細節,運用傳統的牽星板,指南針等航海工具找到鬱陵島。

實際上,金德喜自己就曾雇船,偷偷出海過一次,憑此抵達了鬱陵島,憑弔他的祖先。

按照他家族的傳說,他祖先是一千多年前的於山國人。於就是鬱,於山國就是以鬱陵島為國土的一個古國,後被新羅所滅。

……

砰砰…嗙

巨文島東西兩島上,滿是硝煙味,鞭炮聲和放空銃的聲音響成一片。

巨文島迎來了開島後的第一個春節。

島上各個角落都洋溢著節日的氣氛,就連挽明峰的炮台上也掛起了紅燈籠。

“島民”們的臉上都綻放著笑容,每家每戶都按人頭和成年未成年標準,分發了細糧,肉食,魚蝦和蔬菜。

每人還有一兩碎銀的利是錢,可在島上的小商店中購買雜貨。

與此同時,那九名賬房先生正聚集在楊重書房內,臉色卻並不怎麼好看。

不是楊重欠他們的錢,而是他們為少東家楊重擔心。

“少東家…”

其中一人剛開口,便被楊重打斷道:“不是說了嗎。我這一塊是單列賬簿,和家父掌管的楊氏鹽行冇有關係。我這塊叫華夏環球公司,簡稱華環。所以不要再叫我少東家。”

“是,東主。這是我們華…華環今年的賬目。今年我們隻有出,冇有任何進項。從初始的折銀十五萬兩白銀的總產,到如今隻有折銀十一萬三千兩了,虧損了足足三萬七千兩。

而且這十一萬三千兩裡,現銀或等價物隻有四萬六千兩。按這個速度,我們現銀還能撐六個月。”

楊重老神在在的道:“放心,現銀不會枯竭的。枯竭之前自然會有進賬。你們隻管做好賬,其餘不用操心。彆看你們現在閒,到時候有你們忙的。”

楊重心道,自己還手握三百二十多萬現銀,怎麼可能在資金鍊上出問題。現在要操心的事是鬱陵島。

本來他打算年前就去找鬱陵島的,但為了讓遼民們能團聚過個好年,延到了年後。

……

鯨海,朝鮮東海岸約一百二十公裡處。一條碩大的福船的在微波盪漾的海麵上航行,後方還跟著兩條尺寸稍小的二號福船。

大船甲板上,擺放了一個茶幾,楊重和金德喜正對坐而飲。今天難得好天氣,便要從船艙裡出來曬曬太陽。

前幾日風浪大作,楊重冇事,金德喜卻被顛的七暈八素,上吐下瀉。到現在臉上還冇恢複血色。

兩人閒聊兩句,便自然而然的談論到朝鮮朝政之事上。

平日裡言語不多的金德喜談到這方麵,卻來了精神。幾句話後,便說到了當下的朝鮮國王光海君身上。

“殿下為那些北人奸黨所惑,行親韃虜蠻夷而遠上國之策。

不要說大明天子與我國君王本有父子名份。就是幾十年前,大明助我國平定壬辰倭亂,便是如同父母的再造之恩。殿下豈能做出這種違背大義之事!

光海君還有一大劣行,便是為了鞏固權位,濫殺宗親…”

楊重一邊品著茶,一邊聽著金德喜滔滔不絕的激揚文字。

朝鮮做為華夏文明圈的一員,和其宗主國一樣,以儒法治國。

儒家中的“天下觀”和現代民族國家觀念,是矛盾的。換句話說,儒家體係裡不存在現代民族國家觀念。尤其是奉元為正朔之後,元之前還有個華夷之辯。

宗主國都如此,更彆說同樣行儒法的屬國了。當下的朝鮮,士人之中自然也不可能存在現代民族觀。

無論勳舊派,士林派,東人黨西人黨,南派北派,討論問題都是圍繞君臣父子大義展開。

早前楊重還有所擔心。不知關於他占據朝鮮島嶼之事,金德喜是否會心懷芥蒂。

他與金德喜接觸交流後,方知這種擔心完全是多餘的。

相反,金德喜得知楊重所行之事,可以抑製建虜蠻夷,匡扶大明後,還大加讚賞。

見楊重頻頻點頭表示讚許之意,金德喜更是意猶未儘,喝了口茶,還要繼續講下去。

此時,桅杆望鬥中的人卻高喊起來:“看到了,西北方向發現了陸地!當是鬱陵島!”

楊重連忙起身,舉起千裡鏡望去,片刻後,鬱陵島的輪廓終於出現在視野中。

楊重冇急於登島,而是讓船隊繞島一圈,尋找最合適的停靠點,也是為未來尋找可建碼頭之處。

島嶼四周是深海區,但是島嶼輪廓圓潤,缺少自然的港灣。

唯有一個向內陸凹陷處,適合圍堰成一個人工海港。但是麵積相對於巨文島的海港而言,就很小了,停泊不了多少船隻。

顯然此島不適合做為水師基地。但這有個好處,便是易守難攻。

四周深海不便拋錨落碇,沿岸都冇有自然港灣庇護,一陣較大風暴便能將來犯之艦隊瓦解。

島上山峰高聳入雲,林木參天。楊重記得這裡的主峰海拔近千米。

千米海拔放在陸地或大型島嶼上可能不算什麼,但這隻是個七十多平方公裡的小島。可想地勢有多陡峭。

楊重登島後,發現這裡地勢險峻多樣,即有高聳峰嶺,也有相對平坦的穀地山坪,還有深溝險壑。

前世旅遊時他隻是走馬觀花,現在他考察兩週後,對此島有了更多的瞭解。

讓他感興趣的是這裡的水力資源豐富,落瀑飛澗,隨處可見。幽穀之中還有大量洞穴,有的洞穴甚至直達海中。

一個念頭從他腦海中冒出,這裡是再合適不過的核心保密基地。

楊重在這裡留下近三百人,卸載下大量物資,著手構建初始的營寨要塞,圍築人工海港。